【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司法厅“能力作风提升年”部署要求,烟台市司法行政系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扎实开展集中警示教育活动,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走深走实。本期继续刊发系列心得体会文章,展现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干警的思想淬炼与实践成果。
近期,我参加了烟台市法律援助中心组织的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观看系统内的警示教育专题片、听取专题讲座以及学习警示案例,我深刻感受到此次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一名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我不仅从思想上受到了洗礼,更从行动上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和底线。现将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和学习典型案例,我深刻认识到,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最终的原因在于理想信念的缺失,丧失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作为法律援助工作者,我们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合法权益的重要使命,必须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筑牢思想防线,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定力,不被诱惑所动摇。
二是严守纪律规矩,强化廉洁意识。警示教育中的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纪律和规矩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作人员,一旦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就可能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法律援助工作必然的联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党规党纪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杜绝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等行为。只有做到清正廉洁,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真正做到为民服务。
三是强化责任担当,提升服务水平。警示教育不仅是对思想的洗礼,更是对行动的鞭策。作为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我们要以此次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倾听群众诉求,耐心解答法律问题,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每一项法律援助工作都能做到公平、公正、高效。
四是加强自我监督,树立良好形象。警示教育让我深刻认识到,自我监督是防止腐败的重要防线。作为法律援助工作者,我们要时刻保持自我反省和自我监督的意识,做到慎独、慎微、慎初。同时,要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纠正工作中的不足。只有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法律援助的作用。
此次集中警示教育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强了我的廉洁自律意识,也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次教育为契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严守纪律规矩,强化责任担当,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期,我积极参加局机关组织的司法行政系统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观看廉政教育片、学习典型案例、聆听专题党课等形式,深刻感受到司法行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此次教育让我在思想上受到震撼、灵魂上得到洗礼,进一步筑牢了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一、要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筑牢思想堤坝。警示教育中展示的违纪违法案例触目惊心,一些党员干部因理想信念动摇、纪律意识淡薄,一步步滑向腐败和犯罪的深渊,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这些案例深刻警示我们:司法行政工作责任重大,权力行使必须慎之又慎。无论是社区矫正、法律援助,还是行政执法监督,每一项职能职责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一旦放松自我要求,就可能滋生“微腐败”,甚至酿成“大祸患”。作为司法行政干部,必须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将“忠诚、干净、担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要严守底线,敬畏法纪,强化作风建设。《韩非子 喻老》中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通过剖析案例,我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的腐败往往始于不经意的底线失守,接受一次宴请、收受一份礼品、偷偷“网开一面”等等,看似小事,实则是突破纪律红线的开端。警示教育让我更加明白,必须始终将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抓起,以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约束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三、要对标初心,躬身自省,增强责任意识。对照警示教育案例,我深刻反思自身工作,是不是真的存在“庸懒散”苗头?是否在服务群众时存在敷衍应付?是否对制度执行存在侥幸心理?司法行政机关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推进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职责。作为其中一员,必须牢记“法治为民”的初心,常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责任之心,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尺,以如履薄冰的谨慎对待每一项任务,以兢兢业业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自觉做遵规守纪的表率、敢于担当的司法行政标兵。
近日观看警示教育片《昼警夕惕,守牢底线》《家风之殇》,片中典型案例令人警醒。作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如何在平凡岗位守好廉洁底线?结合工作实际,我从“人民至上、系统观念、廉洁底线”三个维度深入思考,明晰青年干部的职责担当。
一、厚植“人民至上”情怀,校准窗口服务初心。警示片中个别干部从勤勉走向堕落的轨迹警示我们:窗口虽小,却是群众感知公平正义的窗口。在公证处两年工作中,每日接待数十名群众,既有急需法律服务的办事者,也有为赡养问题焦虑的老人。他们的事务或许琐碎,但每份材料、每次解答都关乎群众利益。对此我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平等服务,杜绝“加急费”、“插队费”;二是依法依规,严格审核材料,杜绝“人情章”;三是换位思考,用耐心服务传递司法温度。只有将“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才能在细微处彰显廉洁本色。
二、树牢“系统观念”思维,织密风险防控网络。警示片揭示腐败往往是制度漏洞与思想松懈叠加的结果。对照窗口业务,我们建立三项防控机制:推行“受理-审核-审批”三环节交叉核查,实现高频业务全流程管控;运用电子卷宗留痕系统和智能预警平台,对异常操作实时拦截;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机制,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引入群众监督员。通过“制度+科技+群众”立体防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恪守“廉洁底线”原则,涵养清正家风正气。片中干部因迷信堕落的教训警示我们:廉洁防线往往溃于“小节”。面对当事人塞来的购物卡、熟人的请托关说,我们既要严守纪律红线,更要在日常工作中践行“崇法尚廉”的职业操守。青年干部要管住言行、净化社交圈,让清廉家风成为抵御腐败的“隐形铠甲”。
四、躬身力行:从警示到行动的实践转化。作为窗口工作者,我郑重承诺:一是夯基固本,每月学习新法规,参与“岗位大练兵”,编制《廉洁风险防控手册》,梳理24项风险点;二是严把关口,签订《廉洁履职承诺书》,公示服务流程,建立“廉政日志”;三是弘扬正气,担任“廉政宣讲员”,发起“清廉家书”活动,与家属共建防腐阵线。
警示片中的“案中人”也曾怀揣理想,却因迷失方向坠入深渊。作为新时代司法行政青年,我们将始终铭记:人民至上,方显忠诚本色;系统施治,方能行稳致远;廉洁自律,方能清风长驻。让青春在法治为民的实践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