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baizifanghuo.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baizifanghuo.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baizifanghuo.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baizifanghuo.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金融支持粮食安全的创新实践及问题分析_杏彩体育总代理是谁啊_杏彩体育合营咨询_杏彩平台注册网址

杏彩体育总代理是谁啊

深圳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重点单位

服务热线:

25566202、25566162

公司新闻

金融支持粮食安全的创新实践及问题分析

来源:杏彩体育总代理是谁啊    发布时间:2024-09-08 13:33:36 企业公告

  近年来,在地理政治学危机、冲突以及自然灾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国际粮食供给短缺,粮食价格上涨趋势明显,对于我国粮食安全虽然短期影响不大,但是长期潜在风险仍不容忽视。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22年粮食产量实现“十九连丰”,达到1552.6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31%。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黑龙江省不断探索信贷模式创新,为农业生产提供务实有效的信贷融资选择,为助力乡村振兴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为例,在梳理乡村振兴战略下金融支持粮食生产的创新实践的基础上,总结金融支持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一)从国际看,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面临挑战。一是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复杂。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冲突加剧,严重影响了粮食的国际贸易,一些国家限制农业对外投资,粮食生产、加工、仓储等建设受阻,严重影响了粮食的国际合作,俄乌冲突对全球谷物市场造成冲击,小麦等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二是产业链供应链受损。当前整体低迷的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对各国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局部断裂、运转停滞,严重影响全球运输消费网络的稳定性,使得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较为严重的粮食供给紊乱与短缺问题。三是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粮食等作物产量、质量及收成稳定性均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长期的温度上升会使海平面升高,造成土地减少、土壤盐渍化、风暴潮灾害加剧等问题。四是贫困和不平等问题突出。全球仍有7亿多人口面临饥饿威胁,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没有办法获得充足的食物与营养,食物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二)从国内看,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也需关注。一是需求总量持续不断的增加。2022年我国总人口为14.12亿人,城镇化率为65.22%。随着城镇化推进,粮食消费总量将继续增加,粮食需求将保持刚性增长。二是品质要求不断的提高。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提升和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食物消费条件和消费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城镇和乡村居民更看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对食物品质的要求不断的提高。三是农民种粮收益较低。随着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和种粮成本增加,农民的种粮收益空间收窄。四是流通运输压力较大。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逐渐向主产区集中,跨区域粮食流通量增加,粮食运输成本和压力增大,市场大幅度波动的风险依然存在。

  从总体上看,我国粮食总量相对安全,但个别粮食品种仍存在供给不足。以大豆为例,我国大豆的进口依存度高达80%以上,而且进口来源相对集中(主要为巴西和美国)。在极端气候导致国际大豆供给减少以及国际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的背景下,大豆的进口受到较大冲击,未来我国大豆稳定供应面临较大的风险和挑战。在此背景下,黑龙江省制定“稳粮扩豆”方案,稳定国内大豆供应市场。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大的优质大豆生产和供给基地,常年大豆养殖面积占全国40%以上。2023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9亿亩,其中大豆播种面积7397.5万亩,居全国首位,体现了农业大省的责任与担当。(见图)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围绕粮食稳产增产、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农业科学技术支撑、保障农民种粮收益以及提升粮食市场调控能力五个方面,黑龙江省积极探索创新实践,金融支持粮食安全的力度不断提升。

  (一)金融支持稳产增产方面,创新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慢慢地加强,单户农业生产者的信贷需求一直增长,传统的农户联保贷款难以满足春耕备耕生产需求。黑龙江省先行先试,全国率先推动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积累;又进一步开展了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现已全面推广,盘活了沉睡的农地资源,单户农民获贷资金额度从最高的5万元,增至现在的单户最高100至200多万元,为农业适度规模生产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金融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方面,创新推出“保护治理+耕地运营+信贷融资”模式。针对耕地保护项目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周期长、回报收益低、抵押担保难等一系列现实困难,黑龙江省创新推出“保护治理+耕地运营+信贷融资”模式。由地方政府成立专营公司负责项目建设与土地运营,对25万亩国有农业用地的使用、转租及土地托管等收益集中打包,形成可以偿还贷款本息的稳定收入,并引入政府融资担保机构给予担保,引导农业发展银行投放黑土地保护与耕地质量提升项目贷款4亿元,期限13年,利率4.45%,支持当地中低产田改造,新建农田水利363座,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土壤改良面积9万亩。该模式将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化经营结合,有效解决了耕地保护项目过度依赖政府投入的问题,实现了政府不负债,企业有盈利,农民有收入,银行风险可控多方共赢的目标,将“藏粮于地”落到实处。

  (三)在金融加大农业科学技术支撑力度方面,创新采取了“农机具所有权抵押+农机具使用权抵押”的组合贷款模式。针对种子与农机各自不同的融资特点,有明确的目的性的给予创新性金融支持。金融创新支持种子研发生产方面,针对种业公司普遍“轻资产、弱抵押”的特点,积极盘活种子研发企业沉睡的知识产权资产,创新引入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为种业企业来提供担保,将知识产权作为反担保条件,抵押给担保公司,促成贷款发放,为全方面实施种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持。金融支持农机具装配使用方面,在大力推动农机具抵押贷款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服务对象瞄准为享受国家补贴的农机合作社,切实解决享受国家补贴的农机具为混合产权,不能直接作为金融机构债权抵押担保的贷款难问题。创新采取了“农机具所有权(自筹部分)抵押+农机具使用权(100%比例)抵押”的组合贷款模式,有效盘活了农机合作社混合产权农机资产,打破了多年来混合产权农机具不能抵押担保的瓶颈,有力壮大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四)金融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方面,“基差收购+保险+期货+订单农业”的运营模式。一是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开展了“期货+保险”业务,有效规避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与粮食价格波动风险,让农民提前锁定收益。近年来,黑龙江省先后开展了大豆、玉米等“保险+期货”业务实践,逐步形成了“基差收购+保险+期货+订单农业”的运营模式。二是引导农户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创新推出了“整村授信”农户贷款模式,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融资成本与时间成本。目前全省农户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0.47个百分点,农村地区融资难融资贵困境逐步缓解。

  (五)金融提升粮食市场调控能力方面,“政策性收储+市场化销售”相互补充的总体格局。针对秋粮收购季节性强、时间短、资金需求量大,粮食企业融资需求旺盛,加之粮食购销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企业自有抵押品难以匹配其旺盛的信贷需求的情况,立足“政策性收储+市场化销售”相互补充的总体格局,加大对秋粮收购的信贷支持力度,保障秋粮收购的信贷资金供给。市场化销售方面,以“首贷培植行动”“驻企金融联络员”和“走千企访万户”等活动为载体,开展“点对点”主动上门服务式银企对接,保障秋粮收购期间金融服务不间断,创新推出了粮食流水贷款、粮食抵押贷款、仓单、农业产业链快贷等一揽子信贷产品,确保信贷资金能够足额、快速、便利的流向粮食加工和购销企业。

  (一)农业规模化经营趋势下信贷难以满足部分种粮大户的大额融资需求。目前金融机构信贷品种基本覆盖农业经营主体全链条的资金需求。近几年,农业种植主体向“组织化、集约化”转变,金融机构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授信额度持续提升,但仍难以完全满足部分种粮大户的融资需求。种植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形式已从五户联保、两户联保发展为信贷,银行机构信贷额度也从上限几十万普遍调整为300万元,但仍有一部分种粮大户(种植规模在千亩以上)有提额需求,需采用抵押、质押、保证等方式增信。

  (二)农业深加工、流通环节的信贷产品创新尚显不足。随着农业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领域资金需求节节攀升,但目前信贷支持主要对接农资保供、农业生产等领域,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领域可匹配的信贷产品依旧较少,物流贷等信贷品种业务量占比相对有限。围绕核心企业交易行为的上下游客户授信、增信业务,仓单、应收账款、预付款等进行质押等信贷产品相对不足。

  (三)农户生产与企业加工利益联结不紧密,为金融机构切入产业链融资造成梗阻。目前多数农户与收购企业或加工公司之间没有签订订单。即使企业签订了订单,当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时,农户随意违约现象时有发生,而企业缺少针对违约农户的惩处机制。经常性的合同毁约使买卖双方信任缺失,企业与农户形成的订单农业模式因未能达到保障双方利益的预期而逐渐式微,为银行开展产业链融资造成一定梗阻。

  (四)农业产业链配套金融服务发展速度缓慢,产业融资的“服务链”支撑力度不够。目前农业相关领域的其它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数量少,创新业务发展缓慢。一方面,农户自身局限性导致不愿投入资金保险。另一方面,农业担保业务发展缓慢,难以匹配地区农业发展水平。

  (一)加强金融对现代粮食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延长金融支持国家粮食安全的服务链。一是建议政策性金融机构紧密根据自身功能定位,保证政策性粮油信贷资金及时足额供应,支持具备收购资格的粮食企业自主开展粮食购销,支持粮食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做优做强,支持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和粮食批发商业市场建设以及粮食产销区开展粮食产销合作。二是按照“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原则,出台相关金融支持粮食深加工指导意见,促进粮食深加工业合理发展。三是积极通过金融市场等多种方式,支持国内粮食公司进行整合并购和做大做强。

  (二)创新农村金融信贷支持方式,打破涉农行业“贷款难”的制约瓶颈。在加快信贷产品创新的基础上,建议根据涉农贷款特点,积极扩大抵押担保范围。积极推行应收账款、仓单、林权、渔权等多种权利质押方式,解决贷款融资难问题。对未来具有收益的经营性农田水利项目,以其未来的收益或收费等经营收益为担保,发放项目收益权或收费权抵押贷款。同时,在保证信贷资金安全偿还的情况下,对已经落实财政资金的公益性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金融机构要加强信贷资金配套支持,必要时能够给大家提供“过桥贷款”,以加速农田水利建设进程。

  (三)加快构建多类型的风险补偿机制,合理转移分担涉农贷款风险。一是建立健全符合粮食安全以及粮农增收的农业保险体系。政府应加大对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投入,建立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农业保险基金和农业再保险机构。出台相关优惠,扶持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积极开发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保险新产品。二是建立符合粮食安全及粮农增收的担保体系,降低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缓解涉农贷款难问题。建议地方政府出资设立“三农”贷款担保基金,同时鼓励涉农中小企业、农户以及其它社会资本参与构建形式多样的贷款担保体系。三是加强农民金融知识培训,以适应稳步发展农产品期货发展需要。

  (四)加大对大豆产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多种渠道探索大豆产业的金融模式创新。一是加大对大豆产业链的金融支持力度。建议以核心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为重点服务对象,加快大豆产业链融资模式创新。对于大豆生产环节,鼓励大豆加工公司与大豆生产上游农户签订订单,探索农户可以凭借与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签订的收购订单开展信贷产品。对于大豆加工环节,探索大豆加工公司的仓储原粮开展动产抵押信贷产品。对于大豆销售环节,探索销售订单和物流仓单开展相关的信贷产品创新。二是积极试点大豆“保险+期货”价格险种。发挥期货公司专业优势和保险公司渠道优势在大豆产业中的作用。此外,建议设立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鼓励相关产业的资金向大豆产业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