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杏彩体育总代理是谁啊 发布时间:2025-06-22 03:21:22 企业公告
近年来,河北省保定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消费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帮销、促产、疏浚、解困”四大功能,广泛发动各县(市、区)、各行业、各系统参与支持消费帮扶工作,精心谋划、周密部署,通过消费帮扶助推本地产品和服务“出山”机制,探索形成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渠道、新模式、新机制。
保定地处“京津石”(北京、天津、石家庄)金三角、雄安新区战略腹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三次踏上保定这片土地,给予保定巨大的政治关怀。当前,京津冀经济地理结构正在出现重大变化,北京经济重心南移,河北经济重心北移,京雄保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保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是京津冀最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基地。全市常用耕地797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2022年总产量419万吨;农业特色优势产品突出,拥有1个国家级特优区(安国中药材)和7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满城草莓、望都辣椒、蠡县麻山药等),高碑店黄桃、阜平大枣、涞源小米等12个农产品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保定各级各部门积极探索消费帮扶新模式,坚持政策支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线上平台与线下渠道相统一,首次建立起消费帮扶“政府牵线、产销对接”的带货模式,打造“企业——产品——终端”的一体化产销平台,全力推进农产品企业、农户与大型商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对接合作,拓宽农产品销售经营渠道,提升农产品品质保障,营造起全社会参与消费帮扶、购买扶贫产品的浓厚氛围。
一是统筹推动消费帮扶政策和机制创新先行。保定市印发了《关于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建议》,建立了由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商务、文化旅游等29个部门组成的市级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明确了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主要职责及部门责任分工,由市发改委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安排及任务落实,形成运行顺畅、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市发改委牵头梳理了2023年度市级层面消费帮扶重点推进工作事项清单,压紧压实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责任,细化实化消费帮扶创新举措,全市形成有关部门、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推动消费帮扶强大合力。
二是整合资源打通供应链和产业帮扶渠道“最后一公里”。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着力拓宽农产品销售经营渠道,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消费帮扶。各县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围绕当季农产品及滞销农产品,加强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省内区域结对帮扶市(县)、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等方面对接联系,充分了解需求,大力推送本地农产品,打通产业帮扶渠道“最后一公里”,最终实现企业增效、百姓增收的目标。国管局直接购买阜平农产品238.25万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购买涞源县农特产品481万元,帮销75.62万元;审计署积极助力顺平县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帮助协调顺平县金线月获得全国首批国家级天然富硒地块认定;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帮销唐县史家佐村特色农产品中华寿桃10万余元。截至目前,省内区域帮扶县开展的针对被帮扶县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活动27次,采购被帮扶县农副产品1768.59万元,被帮扶县开展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22次,到被帮扶县投资建设产业项目18个,与帮扶县共同开展就业帮扶活动40次,吸纳就业180余人。
一是加强预算单位定向采购帮扶。鼓励倡导各有关部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驻保高校热情参加,按照全年食堂采购额不低于10%的预留比例在“832平台”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2022年度预算单位采购实际完成1610.5万元,预留份额完成比例129.79%,占832平台交易额的50.6%。二是积极拓宽“线上+线下”多渠道消费帮扶。与阿里公共事务部华北区合作,在淘宝、天猫平台上增设消费帮扶公益平台。与北京冀联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在扶贫带贫领域有丰富经验、带货能力强的电商密切合作,帮助对接抖音、快手、淘宝、拼多多等平台销售帮扶产品,实现线上销售额迅速增加。全市22个县(市、区)帮扶产品营销售卖总额为13.38亿元,其中线种,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产品636个,入驻其他网络销售平台产品101个,2022年以来线亿元。三是组织动员各类帮扶主体参与消费帮扶。继续发挥中央定点帮扶、省内区域结对及原有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渠道作用,积极搭建消费帮扶对接平台,拓展销售经营渠道,加大采购或帮助销售力度,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北京消费帮扶双创中心“保定馆”已有79家扶贫企业515款扶贫产品入驻,其中阜平醇油坊、军熙枣业、望都龙河面业、易县瑞熠天等入选首农大宗采购,年度内销售额9000余万元,2021运营以来累计1.71亿元,辐射消费帮扶金额超5亿元,带动9万余人增收。四是持续推动“放心消费在保定”创建活动向纵深拓展。深入推动放心消费创建与乡村振兴工作融合发展,以放心消费“百千万”工程为抓手,优选9个脱贫县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加印“放心消费在保定”品牌LOGO,对接疏通销售经营渠道大力推动农产品上行“进城”。自2022年活动开展以来,成功培育消费帮扶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23家,优选乡村特色产品1127款,对接销售渠道2万余家,实现销售额超30亿元,带动11.8万人增收2.36亿元。我市放心消费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连续两年入选国家发改委消费帮扶优秀典型案例并公开发布。
一是打造“产业+”消费场景。创新消费场景,以推介区域地产品、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为重点,以满城纸业、高阳毛巾、涞源白石山景区、易县易水湖-狼牙山-太行水镇景区特色产业为试点,打造高质量、促消费、助发展四大放心消费特色产业场景,助推保定地区产区消费提升。二是打造“媒体+”消费场景。充分的发挥各类传播平台在产销助农、品牌强农等方面的作用,市直新闻单位及所属各媒体充分运用报纸、电视、广播、APP等宣传载体,持续开展全媒体、立体式宣传格局,打造“媒体+消费帮扶”“媒体+”“短视频、直播+特色农产品”等消费帮扶模式。活动开展以来,刊播各类稿件50余条,组织直播带货10余场,直播期间在线小时内线万元。三是打造“金融+”消费场景。联合示范商超、金融机构、生产企业发放惠民消费券,拉动市民消费欲望,2023年春节“乐享新保定,开心过大年”活动期间累计发放各类消费券73.11万张、合计3760万元,累计核销50.52万张、合计2798.68万元,涉及超市、百货、餐饮、家电、汽车等行业,累计参与人数近10万元,共计拉动消费3.685亿元。四是打造“品牌+”消费场景。培育打造脱贫农产品区域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了“阜礼”“易州印象”“唐尧山下”“京涞派”“飞狐源”“尧乡优鲜”“都南优享”“印象曲阳”“定有好物”等电商区域公共品牌,涵盖百余种优质特色农产品,有力促进了农产品上行,明显提升了我市农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市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五是打造“展销+”消费场景。搭建消费帮扶“政府牵线、产销对接”的带货模式,全力推进农产品企业、农户与大型商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对接合作,打造“企业——产品——终端”的一体化产销平台。在全市103家大中型商超设置常态化消费帮扶专区专柜,2021年以来新增消费扶贫专区15个,销售扶贫产品663.27万元。在高碑店新发地华北贸易港产品设立展销馆集“品牌展示、产品展销、线下零售、集中采购、实时结算”等多功能为一体,扩大销售规模质量。
一是推进物流体系建设。改善物流服务品质,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有效解决农产品进城销售及农业生产资料下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积极开展产销对接活动。2022年以来开展产销对接活动32场,现场销售额160.46万元,协议销售金额2890.2万元。积极搭建消费帮扶对接渠道,加大采购或帮助销售力度,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帮扶单位等直接采购当地农产品约2487.84万元,帮销412.62万元。三是深入实施“数商兴农”行动。截至目前,我市9个县先后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2年,9个示范县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78.87亿元,同比增长了9.51%,同时大力培养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打造懂专业、会技术、有能力的综合性农村电商从业队伍,加强以实操为主的产品设计、宣传、营销等实操技能培训,2022年共完成线余人次。四是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全市基本实现了邮政EMS、顺丰、京东、“四通一达”等主要品牌快递服务全覆盖,同时积极开展快递服务农业示范项目培育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已形成安国中药材、蠡县麻山药、涞水核桃3个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为当地农产品销售打开了渠道,助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发展。积极培育和推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截至目前,我市有428个村发展乡村旅游,其中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3个,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镇(乡)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7个,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24个。二是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水晶盛夏 游学并行”保定乡村博物馆之旅线路、保定山水相连休闲之旅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河北保定市易县:恋乡·太行水镇乡村综合体驱动农村三产融合》入选2022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恋乡·太行水镇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大激店旅游+音乐+匠人+数字化的经济+民俗文化的“旅游+N”的发展模式、竞秀区一亩泉村生态修复项目典型案例、易县西陵镇古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入选河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三是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特色发展。曲阳县搭建产业化发展平台,投资40亿元建设雕塑文化产业园区,目前,已吸纳400余家企业和70余名艺术家入驻,辐射带动10个乡镇10万余人增收,今年3月成功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开辟数字化销售渠道,鼓励企业直播带货,每年仅在阿里巴巴销售雕刻产品就达10亿元,衔泥坊、原谷烧等企业网上销售额占到70%以上。